致45亿条个人信息泄露的“星链”,到底是什么?
“45亿条,星链疑似电商或快递物流行业数据。致亿”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罗亦丹 编辑 王进雨 “45亿条,人信疑似电商或快递物流行业数据。息泄”近日,到底一些吸睛爆料再度引爆个人信息泄露话题。星链 根据永安在线披露,致亿旗下威胁猎人情报研究员第一时间选取真实在用手机号对爆料信息进行了验证,人信发现查询信息正确,息泄其中地址信息包含历史数据和较新的到底数据,比如某个手机号三年前短期使用的星链地址与最新搬家后的地址,同时出现在泄露的致亿信息中。此外,人信同一个地址,息泄以不同的到底形式出现了10次,有些精确到门牌号。 2月15日,贝壳财经记者找到此次信息泄露源头——自称为“星链”的黑灰产频道,其在说明文字中表示已设置一个查询机器人,用户输入电话号码便能查询关联的姓名和地址信息。不过,记者测试后发现并无反应。2月15日23时11分,该频道更名为“星链永久关闭”,并发布消息称,数据已全部销毁,所有账号id全部注销。 ━━━━━ “星链”公开数亿姓名和地址信息 专注黑产对抗与反欺诈的安全公司永安在线2月14日发文称,早在2月7日就捕获到了“45亿姓名地址库”的最新信息。“星链”频道管理员提供的navicat(一种数据库管理工具)截图显示,相关数据量高达45.41亿条,数据库存储量达435.35GB。 贝壳财经记者看到,“星链”频道创立于2021年4月28日,但“蛰伏”近两年后才开始发布消息。 根据永安在线披露的信息,2月7日,“星链”频道发布“更新45亿姓名地址库最新”消息。2月12日9时40分,黑产开始在多个数据售卖群发布广告“45亿订单机器人”,并引起广泛关注。当晚,机器人便因访问量过大无法使用。 针对此次信息泄露,永安在线称,旗下威胁猎人情报研究员第一时间选取真实在用手机号进行了验证,发现查询返回结果为姓名和地址信息,且信息正确,确定为真实的数据泄露事件,非虚假数据。其中,查询出来的地址信息,没有明显的平台聚集性,为存在不同平台的收货地址。这些地址信息包含历史数据和较新的数据,比如某个手机号三年前短期使用的地址与最新搬家后的地址,同时出现在了泄露的信息中。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验证,同一个地址,以不同形式出现了10次,有些精确到门牌号的地址,也因为一些细节字符的差异出现了四次。经过确认,该信息的主人明确没有在同一平台上同时留下这么多信息。 随着事件发酵,过多的关注和访问量导致“星链”频道机器人运行不久便无法使用。2月15日,贝壳财经记者登录该频道后发现其曾发布提示“请大家尝试使用2号机器人,1号机器人无法响应!!!”,并表示相关积分系统正在搭建中,目前所有查询均为免费查询。不过记者在该频道的机器人输入电话试图查询时,并无响应。 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2月15日,国内某安全行业上市公司通过官方公号发布了《不要泄露! 疑似45亿条国内个人信息泄露背后的数据安全账》一文,当天,多个快递股出现闪崩。 对此,圆通速递证券部工作人员称:“已经注意到二级市场的波动,上述传闻与公司无关,公司生产经营一切正常。” 2月15日23时11分,星链频道更名为“星链永久关闭”,并发布消息称,数据已全部销毁,所有账号id已全部注销,“id已被不法分子二次注册,谨防被骗。给大家带来的困扰,在此说声抱歉,后会无期。” 2月16日凌晨1时20分,“星链永久关闭”再度发布消息表示,“星链自周末上线,2天内关闭,自始至终未收过一分钱,现已永久关闭。如今市面上任何打着星链名义的机器人、频道、群组、群主号都是骗子,谨防上当受骗。” ━━━━━ 信息泄露源头剑指物流和电商 黑产通过机器人交易 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截至2月16日,“星链”频道已有4.9万名订阅者,可见其在短短数日内就获得了不小的关注度。 事实上,黑灰产从业者使用境外社交平台进行信息买卖和数据交易屡见不鲜。记者登录多个频道发现,将自己收集到的信息积累成“数据库”并创立频道、设置自动回复机器人进行信息买卖,已是一种常见且方便的交易模式。此次“星链”频道的自动交易机器人就是一例,只不过该机器人存活的时间较短。相比之下,一些运行较久的黑灰产买卖机器人可以通过打造“积分”系统实现交易,即用户花钱购买积分,再使用积分到黑灰产频道设置的机器人中进行查询,每次查询再扣除积分。 另外一类黑灰产频道则设置专人客服,直接进行“VIP”式服务,帮助查询户口甚至银行流水信息,不过价格通常较贵。其中,户口信息需要数百元,银行流水则要上千甚至上万元。 有不愿具名的安全行业从业者称,从搜索结果和类型上看,此次45亿条个人信息或由包括头部电商在内的多个信息源拼接而成。目前有网友称,“自己10年前的收货信息都被扒了出来”。不过,经过小范围测试,预估大多数数据来自最近两三年内(也有说法是五到六年内)。 据了解,数据泄露往往有三种原因。一是网络攻击,据统计,60%以上的数据泄露是由网络攻击导致;二是内部泄露。现在各行各业都推进数字化转型,大量员工、开源人员、合作伙伴都可以接触到数据,其间管理不当就可能造成数据泄露;三是在各组织之间的流通受阻,数据给出后无法收回。 具体到物流、电商行业,威胁猎人情报研究员分析后发现,这两个行业数据泄露的主要原因包括:一,“内鬼”违规获取,如快递站点工作人员进行面单拍摄、数据人为导出,后在黑灰产交易平台出售;二,API(应用程序接口)遭到爬虫攻击导致泄露,如2021年6月国内某大型电商平台的11亿用户数据泄露;三,商家和快递公司之间的云仓平台被植入木马、漏洞攻击等。 频发的信息泄露事件警示各个企业,需从更多维度构建防御体系,保护用户数据,维护信息安全。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审查审批不尽职等九项违法行为,重庆农商行被罚1285万元
- 谭宁:从寿险生命价值出发看疾病险
- Truist:将爱彼迎目标价下调至120美元,维持持有评级
- 英保守党角逐首相之位名单出炉 前财相苏纳克排名领先
- 财富管理收入大增25%!华泰证券半年报出炉,国际业务逆势增长17%,这些数据有看点
- 经济衰退风险上升之际,Truist下调在线旅游美股目标价
- 强美元持续发威 欧元对美元20年来首次跌破平价
- 代理人骗取92万余元保费,竟与女主播有关……险企如何管好“自己人”?
- 乘联会:上周乘用车市场零售36.7万辆 同比增长8%环比增长32%
- 广西灵山县:艾滋病例失访率非常高,故意传播艾滋病等行为时有发生
- 装机量持续高增长 风电板块创反弹以来新高
- 2年前的高端旗舰翻车 三星Galaxy S20+屏幕出故障
- 美联储官员再次强调升息必要性 纽约联储行长透露利率将超3.5%
- 市场预期转好 头部房企6月份销售明显改善
- 无人机集群应用前景广阔
- 超级红包雨来了 40家银行合计分红超5400亿元
- 北京有了蔬菜全产业链控制标准“样板”
- 上海RCEP生效半年成绩单:关税减让1.5亿元
- 企业转型吹响复工号角:上线外卖 走进直播间
- 财政收入企稳回升 逾1.8万亿退税款到账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