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检:加强审查地方金融组织违规发放贷款
我国民法典规定,最高织违禁止高利放贷,检加借款的强审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7月15日,查地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第三十八批指导性案例。金放贷其中,融组就包括一起涉及小额贷款公司的最高织违借款合同纠纷监督案件。检察机关发现小额贷款公司设立关联公司,检加以收取咨询费、强审管理费等名义预先扣除借款本金、查地变相收取高额利息。金放贷 对这种情况,融组指导性案例体现出应当按照实际借款金额认定借款本金并依法计息。最高织违检察机关在办理相关案件中应当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等地方金融组织违规发放贷款行为的检加审查和调查核实,依法维护金融秩序和金融安全。强审 最高检检委会委员、第六检察厅厅长冯小光指出,当前,部分小额贷款公司甚至违背国家房地产调控措施,以首付贷、经营贷等形式违规向买房人放贷。这不仅增加自身经营风险,而且加大金融杠杆,增大金融风险,乃至危及国家金融安全。 贷款利息之外还有服务费 2012年11月23日,某置业公司与某小额贷款公司签订《借款合同》,约定:借款金额为1300万元;借款期限为90天,从2012年11月23日起至2013年2月22日止;借款月利率15‰等。 当时,15‰的月利率并没有超出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4倍。 但同日,该置业公司(甲方)与某信息咨询服务部(乙方)签订《咨询服务协议》,约定:甲方邀请乙方协助甲方办理贷款业务,为甲方提供贷款基本资料、贷款抵押品估价等办理贷款相关手续的咨询服务,使甲方融资成功;融资成功后,甲方同意在贷款期内向乙方缴纳服务费。 服务费总额78万元,超过首次约定贷款期限的,按月收取服务费,不足一个月按一个月收取,标准为:以贷款金额为标的,每月按20‰收取咨询服务费。该信息咨询服务部负责人赵某露在乙方负责人处签字。 同日,某小额贷款公司按约向某置业公司支付1300万元,某置业公司当即通过转账方式向赵某露支付咨询服务费45.5万元。其后,某置业公司又陆续向某小额贷款公司、某信息咨询服务部支付508.1602万元。 2015年6月24日,某小额贷款公司将某置业公司诉至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法院,请求判令:某置业公司偿还借款本金1300万元及约定的借期与逾期利息。 一审法院认定,某小额贷款公司与某置业公司签订的《借款合同》合法有效,某置业公司与某信息咨询服务部签订的《咨询服务协议》合法有效且已经实际履行,故某置业公司辩称咨询服务费应作为本金抵扣的理由不能成立。 “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检察院在协助上级检察院办理某小额贷款公司其他借款合同纠纷监督案中,发现了本案监督线索。经初步调查了解,某小额贷款公司可能存在规避行业监管,变相收取高额利息,扰乱国家金融秩序的情形,遂依职权启动监督程序。 检察院重点开展了以下调查核实工作:询问赵某露以及某小额贷款公司副总经理、会计等,证实某信息咨询服务部是某小额贷款公司设立,实际上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赵某露既是某信息咨询服务部负责人,也是某小额贷款公司出纳;调取赵某露银行流水,查明赵某露收到某置业公司咨询费后,最终将钱款转入某小额贷款公司账户;查阅某小额贷款公司财务凭证等会计资料,发现某小额贷款公司做账时,将每月收取的钱款分别做成利息与咨询费,本案实际年利率达到42%。 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检察院认为原审判决确有错误,依法提请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五分院抗诉。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五分院经审查认为,当事人履行合同不得扰乱金融监管秩序。某信息咨询服务部名义上向某置业公司收取的咨询费、服务费,实际是代某小额贷款公司收取的利息,旨在规避国家金融监管,违规获取高息。 本案借款本金数额应扣除借款当日支付的咨询服务费,即“砍头息”45.5万元,其后支付的咨询服务费应抵扣借款本息。原审判决认定事实错误,应予纠正。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五分院于2020年10月26日向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裁定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法院再审。再审中,某小额贷款公司认可检察机关查明的事实。再审另查明,2017年12月28日,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法院裁定受理某置业公司的破产申请;同日,某小额贷款公司申报债权。 综上,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法院采纳检察机关的抗诉意见,并于2021年6月24日作出再审判决:撤销一审判决;确认某小额贷款公司对某置业公司享有破产债权1254.50万元及利息,已付利息508.1602万元予以抵扣。当事人双方均未上诉,再审判决已生效。 否定变相收取高额利息 这件案例的指导意义首先在于,检察机关在办理借款合同纠纷监督案中,发现小额贷款公司设立关联公司预先扣除借款本金、变相收取高额利息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金额认定借款本金并依法计息。 实践中,一些小额贷款公司作为非银行性金融机构,为规避监管,利用其在放贷业务中的优势地位,采取预扣借款本金、变相收取高额利息等违法手段,损害借款人合法权益,扰乱金融市场秩序。 从表面上看,此类小额贷款公司通过设立关联公司,要求借款人与关联公司订立咨询、中介等服务合同,收取咨询、管理、服务、顾问等费用,但实际上是预先扣除借款本金、变相收取高额利息。 对小额贷款公司设立关联公司预扣借款本金、变相收取高额利息的行为作出否定性评价,符合民法典精神及稳定规范金融秩序的要求。 依法维护金融秩序 这件案例的指导意义其次在于,检察机关在办理相关案件中应当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等地方金融组织违规发放贷款行为的审查和调查核实,发挥司法能动作用,依法维护金融秩序和金融安全。 最高检检委会委员、第六检察厅厅长冯小光指出,当前,部分小额贷款公司背离有效配置金融资源,引导民间资本满足实体经济、服务“三农”、小微型企业、城市低收入者等融资需求的政策初衷,违背“小额、分散”原则,违法违规放贷,甚至违背国家房地产调控措施,以首付贷、经营贷等形式违规向买房人放贷。这不仅增加自身经营风险,而且加大金融杠杆,增大金融风险,乃至危及国家金融安全。 检察机关在办理相关案件中,一方面保障借款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应当注重通过大数据筛查类案情况,积极调查核实当事人订立合同的目的及资金流向等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发现小额贷款公司等存在违规发放贷款情形的,可以依法通过抗诉、制发检察建议等方式,促进规范小额贷款公司经营行为,依法维护金融秩序。 冯小光指出,检察机关认为通过个案纠偏可以起到以点带面、放大法律效果的作用,对于之后办理类似案件如何识别、监督地方金融组织违规发放贷款行为,进一步维护正常交易秩序、净化金融环境能够发挥指引作用。 此外,司法实践中还存在有多层嵌套式的高利转贷,扰乱金融市场秩序。 2020年至2022年6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结民事生效裁判监督案件约19.1万件,其中经审查提出抗诉1.2万件、提出再审检察建议2.3万件,抗诉改变率、再审检察建议采纳率均大幅上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康芝药业:已启动委托子公司生产热炎宁颗粒相关准备工作
- 花旗交易员一人之错酿成闪崩 凸显了算法交易给市场带来的风险
- 为一家公司工作84年!百岁巴西老人创世界纪录
- 5月2日0-10时,杭州新增4例无症状感染者
- 日本新任总务大臣被曝存在政治资金问题
- 日韩公布4月制造业PMI数据
- 比亚迪:4月新能源汽车销售10.6万辆 1-4月累计销量同比增387.94%
- 河南郑州指定定点医院定向服务各类特殊患者
- 光大期货1123热点追踪:生猪价格持续下挫
- 小米回应印度“扣押”资产:支付版税是合法商业行为,将澄清误会
- 大批车主冲进直播间维权!保时捷向中国车主紧急致歉!啥情况?
- 31省份一季度GDP排名:粤苏鲁稳居前三,新疆增速最快
- 美智库刊文:美国经济种族差距持续存在 处理不当将加剧社会不公
- 粤港澳大湾区吸引力越来越强,为初创企业提供巨大机遇
- 希尔顿第一季营收增长近一倍至17.2亿美元 同比扭亏为盈
- 孙洁“五四青年节”寄语“时代后浪”:今天的青年,海纳百川,站得更高征程更远
- 央行:8月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净归还抵押补充贷款282亿元
- 腾讯Q币充值大面积取消97折优惠 网友:氪金的欲望没了
- 普京签署总统令!俄罗斯对谷歌动手,什么情况?
- 江苏江阴:有7地活动史的人员将实施“7+7”管控措施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