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频现、成交翻倍 A股“跨年行情”或拉开序幕
每次到了跨年的跨年行情时候,总是利好伴随着A股的“变盘”。 10月底再次跌破3000点以后,频现11月的成交各种利好频现,使得市场气氛再度活跃。翻倍11月以来的或拉两周,上证指数累计上涨超过200点,开序两市单日成交额也从9月底的跨年行情5600多亿元增加到11月11日的超过12000亿元,比最低迷时已经翻倍。利好 上周多个利好刺激市场,频现包括三个主要催化因素:海外通胀数据放缓、成交国内疫情防控政策调整、翻倍房地产企业债券融资加快。或拉业内人士认为,开序接下来A股将全面展开跨年行情,跨年行情伴随着人民币汇率回升,A股上涨幅度有可能超出预期,地产产业链以及消费板块有望领涨大盘。 单日成交翻倍后,行情还得“飞一会儿”? 从过去A股历史来看,单日成交额大幅上涨,是指数全面上涨的先行指标,尤其在多次岁末年初行情的“变盘”阶段。 2012年底、2014年底出现的跨年行情,2015年四季度的反弹,2016年二季度、2019年一季度的上涨都有一定类似,在低点徘徊大盘成交陷入低迷后,市场开始反弹,不久单日成交就大幅上涨到“翻倍”水平,接下来指数继续大幅抬升。其中2012年底的蓝筹股反弹,是市场连续调整超过20个月后出现的,2021年2月到2022年10月底,市场也已经累计调整超过20个月。 2022年9月30日,两市成交一度跌至5608亿元,10月11日则为5638亿元,随后上证指数在10月31日再次跌破2900点,不过最低至2885点,并未跌破4月27日的2863点。11月市场开启全面反弹行情,11月4日A股三大指数大幅走高,收获日线五连阳,两市单日成交突破万亿元大关。11月11日两市成交超过12230亿元,相比最低迷时的成交额已经“翻倍”。 策略分析师邓利军表示,近期美国10月通胀数据弱于预期,加息预期缓和带动海外市场大幅反弹,国内强调疫情防控优化,在盈利修复预期改善下,A股反弹延续,底部特征越来越明晰,现在就是积极布局的时候。 “如果这是见底的第一波上涨,仓位比风格重要,因为大部分板块都会轮到,弹性比业绩重要,防御性板块跑不赢指数。”对近期市场反弹,信达证券策略分析师樊继拓称,预计这一次反弹级别比较高,不是单纯的反弹,有可能是牛市起点的第一波上涨。按照2019年第一季度和2016年第二季度的经验,后续风格大概率会扩散甚至转移,从而推动指数进一步快速抬升。 策略分析师荀玉根表示,从牛熊周期、估值维度出发,对比过去5轮牛熊周期的大底,今年4月末和10月末时A股估值、风险溢价等多项指标均已处于大的历史底部区域。此外,产业资本的行为同样反映了目前市场的底部特征,历史上市场在底部区域时,产业资本往往会减少净减持规模,今年4月时产业资本净减持额就曾低至98亿元(今年前3个月月均减持规模316亿元),而到了10月产业资本净减持额再次减少至84亿元。 荀玉根表示,从股市的年度表现看,即使在2008年、2011年、2018年这三次市场最弱的单边调整中,依然存在两波上涨行情,而今年至今仅有4月底至7月初这一轮行情,从历史规律看年内还会有一次投资机会。未来随着稳增长政策进一步落地见效,基本面回暖将催化年内第二波行情的展开。 行情反转也往往伴随着人民币汇率站稳。美元对离岸人民币汇率上两次跌到7.19左右,分别是在2020年5月27日(第一个低点是3月19日的7.16)和2019年9月3日,但当时都未跌破7.2,美元表现强势,而A股也在3000点左右徘徊;2015年8月A股跌破3000点,也伴随着人民币弱势。 股市和汇率多次一起低迷后,A股很快就迎来明显的反弹行情。这一次人民币离岸价一度触及7.37(10月25日),随后快速反弹到7.1左右水平。 玄甲金融CEO林佳义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A股行情持续性还需要关注:海外加息周期进入尾声,人民币回升的节奏,防疫政策的持续改善,短期经济刺激政策等,跨年行情也将主要跟随这些要素进行验证。 鑫鼎基金首席经济学家胡宇向第一财经表示,外资进入中国市场,要赚两部分的钱,一是汇兑收益,二是人民币资产价格上涨的收益。对境外加仓A股的外资来说,现在A股价值股“便宜货”很多,资产低估会产生很多布局机会。 金融、地产、消费板块有望领涨 过去A股的多次跨年行情,以金融、地产为代表的低估值板块都是充分受益者。这一次业内人士认为,房地产企业债券融资加快使得产业链将会继续受益;随着防疫政策调整,消费股也有望领涨大盘。 奶酪基金经理庄宏东向第一财经表示,A股目前处于较低水平,从长期角度来看,机会大于风险。随着经济的边际复苏,食品饮料等板块中偏可选消费的企业以及交运、酒店等板块的弹性或许更大。海外方面,明年起尤其是下半年,市场对美联储加息的担忧有望随着货币紧缩的逐步落地而降低,外资或将重新流入A股市场。 邓利军表示,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宣布继续扩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支持包括地产企业在内的民营企业发债融资,预计可为民企提供约2500亿元债券融资支持。房企融资支持政策接续助力,有助于修复投资者对优质民营房企的信心,缓解地产信用风险担忧。 樊继拓认为,从长期的角度看,金融、地产等低估值板块已经进入年度配置区间。第四季度在“稳增长”的推进下,股市可能会开始新的风格转变。当前非银板块估值位置更好,随着指数反转,上涨弹性可能会超过银行、地产板块。另一方面,预计消费板块大概率会有超额收益。原因在于经过长时间的估值消化后,目前消费板块的估值还比较合理,未来三个到四个季度,大概率经济会触底回升,有利于消费景气回升。 “便宜货要抱紧。”胡宇对第一财经说,市场越危险的地方反而机会越大,10月份其实就是地产股的最佳“击球区”,预计金融、地产板块可以继续带领指数上涨。 金鹰基金表示,当前A股市场已具备估值优势。行业配置上,短期随着地产融资政策落地,低估值的银行、地产板块等“稳增长”方向会出现明显进展,可适度布局参与。中长期来看,新能源、光伏设备、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景气无虞的成长行业依然是值得坚守的科技方向,可以同时适当布局储能、风电等行业。
- 最近发表
-
- 联合国大会主席理事会主席韩升洙:金融科技成为数字时代全球金融业创新及竞争的新焦点
- 恒丰银行主承销的福建阳光5亿元债券违约,此前承销债券多次“踩雷”,债券承销金额两年大增70.94%
- 5倍薪酬,不限学历,不限学校!华为再招“天才少年”,但有这些要求……
- 如有赋码疑议应如何申诉、此次病毒传播路径和特点的分析……今天的上海发布会详解这些热点
- 世界杯开赛,酒店“看球房”预定升温
- 日元汇率暴跌至“恐慌点” 背后的推动力是持续的逆差
- 国务院小程序新功能上线!中高风险地区可以筛选了
- 汽车销量30万目标已难实现 胡厚崑:华为还是新手 可能会犯不少错误
- 娜塔莉·戴维斯:历史学家沉默的过去,可以寄希望于电影
- 东方财富:首予思摩尔国际增持评级 持续加码研发投入
- 随机阅读
-
- 80岁的拜登正考虑连任问题,美国国会也遭遇“老龄化”
- 杨德龙:国务院出台20条刺激消费政策 有效提振消费股表现
- 行业调整期扩张仍不停:口罩上游厂商金春股份一季报盈转亏 股价加速下跌
- 印媒认为: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已进入暮年
- 特斯拉最强自动驾驶芯片曝光,5nm制程能力提升3倍,明年量产
- 瑞银投行业务同比大增126%!助推Q1净利润同比增长17%
- 创梦天地股价一度闪崩70% 董事长发朋友圈:创梦一切正常
- 北京7地升级中风险区
- 传大股东IFP反对新闻集团-A和福克斯公司-A的潜在合并
- 我国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已超50%
- 马斯克科技帝国扩张至舆论场
- 连续11天无社会面新增 广州本轮疫情进入收尾阶段
- 欧洲在“俄油禁令”实施前疯狂买柴油:采购量较上月增长126%
- 俄媒:俄外长与到访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莫斯科会面
- 没有保时捷,就不会造车?
- 烟台:交了10年保险 发现到88岁才能领取收益?平安人寿被投诉
- 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面世”,众多金融机构摩拳擦掌构建科创金融创新模式
- 两协会发文要求剧组建立演职人员职业道德考评制度
- 突发!A股午后大跳水,是谁在砸盘?
- 五一档将至:影片有“撤档”有“逆行” 影视公司寻找新增长点
- 搜索
-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