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价格高涨 “德国制造”要逃离本土?
[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昭东]编者按:廉价的德国制造俄罗斯能源长期以来是德国制造业繁荣的基础之一。然而当前欧洲电价已被推向历史高峰,价格欧洲8月24日的高涨电力均价达到每兆瓦时407.87欧元,是逃离年初价格的5.35倍。“德国制造”会被高能源价格逼走吗?本土在全球风险因素层出不穷之际,德国制造业会选择哪里作为值得信任的德国制造投资目的地引发关注。 德国制造业“外逃”?价格 能源价格高涨让德国直面制造业“外逃”危机。德国《经济周刊》23日的高涨报道以制造晶体和陶瓷光学材料的德国豪玛材质公司举例称,该企业没有选择在德国本土扩产,逃离而将在瑞典投资约2000万欧元建设新厂,本土未来还可能在当地扩大投资。德国制造原因很简单,价格那里的高涨电费便宜得多。 “稳定且成本可控的逃离能源供应对我们公司至关重要”,公司负责人托马斯·托福尔表示。本土为了晶体的生产,该公司需要大量电能。但德国电价最近已大幅上涨。尽管公司目前可以获得政府补贴,但这不是长远之计。瑞典的能源价格是稳定的,并且每千瓦时的企业电费比德国便宜0.15欧元左右。托马斯·托福尔警告德国的政府部门:德国的能源转型正在推进,但仍然没有发现足够的替代能源。《经济周刊》认为,从德国官方的角度来看,豪玛材质的选择是一个消极的信号。 德国《明镜》周刊7月底曾报道称,德国工商大会(DIHK)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高昂的能源价格正迫使越来越多的德国公司减产,甚至放弃整个业务部门。约25%的公司已经减产,或将生产转移到其他国家。“这些数字令人震惊”,DIHK总裁彼得·阿德里安说。居高不下的能源价格是企业将德国作为业务所在地的负担。今年许多公司的情况可能会继续恶化。只有一半的工业公司已经满足2022年的天然气需求。“由于能源市场当前的形势,未来几个月公司将面临巨大的成本和供应风险”,阿德里安警告说。许多公司现在意识到他们无法将能源市场上的所有价格上涨都转嫁给他们的客户。 欧洲力保工业能力 德新社本月援引巴伐利亚州工商联合会(BIHK)公布的报告称,能源价格的过度上涨正在破坏巴伐利亚作为工业基地的基础。在接受调查的500多家工业公司中,近2/3担心能源成本会导致竞争力下降。超过1/5的公司希望将生产转移到国外或已经采取行动。BIHK 负责人曼弗雷德·戈斯尔表示:“这些数字绝对令人震惊。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的高价格以及缺乏供应安全对巴伐利亚作为工业基地构成巨大威胁。” 化石燃料在德国的工业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德国最重要的能源是天然气,占消费总量的31.2%。化工行业的天然气消费量最高,占工业总消费量的36.9%。食品和动物饲料制造商的天然气消费量排名第二,占比为10.8%。 “高能源价格下,欧盟批准向企业提供援助”,德国电视一台8月19日称,德国获准以约275亿欧元支持能源密集型企业。“这项计划将使德国降低企业将产能转移到欧盟以外国家的风险”,欧盟竞争事务专员玛格丽特·维斯塔格表示。 这些资金旨在补偿由于欧盟排放交易系统而导致的高能源成本。德国法规规定,符合条件的公司将获得部分补偿。根据欧盟规定,皮革制造、金属工业或造纸业的公司有资格获得资助。获得援助还必须符合其他条件,例如公司必须明显投资于节能或脱碳措施。 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据德国《商报》8月19日报道,德国经济研究所 (IW) 的一项研究报告称,2022年上半年,德国企业对华直接投资创历史新高,贸易逆差创历史新高。1月至6月,德国企业在中国投资额达到百亿欧元级别,而之前最高的上半年投资纪录仅为62亿欧元。尽管该报告主笔人表示德国应调整商业模式,但也承认尽管受到一些政治因素干扰,德企仍不愿贸然“脱离”中国,“中国的销售市场和那里的利润太有吸引力了。” 来自德国大型工业集团圈子的消息显示,德国公司已经意识到了来自政治方面的风险,但到目前为止它们在中国几乎没有体验过任何负面经历。没有企业愿意错过中国市场的增长——无论是在化学、汽车还是机械工程领域。中国对德企来说仍然是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这也与中国“越来越不仅仅是一个销售市场,而且是一个创新市场”这一事实有关。 “巴斯夫、大众、奥乐齐:德国的公司仍在中国大举投资”,德国《商报》7月底报道称,几乎没有任何公司愿意错过中国的发展机会。德国公司仍继续在中国大力投资。日前,化工巨头巴斯夫批准在中国华南地区建设一体化基地的,该基地将耗资100亿美元。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海拉宣布将扩大在华产能,在常州新建车灯工厂。德国折扣店奥乐齐也将在中国开设数百家新店。 面对德国一些政界人士和智库对巴斯夫“与中国关系过于紧密”的警告,巴斯夫老板布鲁德米勒表示:“中国是增长最快的化工市场,到2030年将占世界市场的一半。很难不参与。”布鲁德米勒认为,巴斯夫已经是中国最大的外资化工企业。对于新的基地,该集团希望其能为华南地区快速发展的电子和汽车行业提供化学品和塑料。巴斯夫认为这很重要,因为欧洲等地区可能会继续走弱。巴斯夫40%的销售额来自中国。 宝马于6月在沈阳开设了第三家工厂。这是宝马在中国最大的一笔投资,总额超过20亿欧元。对于另一家德国车企大众来说,中国仍然是“理想之地”。大众及其合资伙伴希望到2024年底在中国投资约150亿欧元于电动车,并将雇用数千名软件工程师。2021 年,大众汽车在中国销售了超过100万辆汽车,占其销售额的40%左右。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稳步增长 金融创新持续赋能科创企业
- 闹掰了?欧盟威胁对匈牙利“撤资”
- 国元期货:聚焦服务实体经济 凝心聚力谋发展笃定前行谱新篇
- 2022年全球最具创新力公司50强:苹果蝉联榜首,特斯拉第5
- 财经早报:美国投资者爆买中国看涨期权 多城房贷利率降至历史低位
- 重庆猴痘病例病毒与德国病毒高度同源
- 国产大飞机C919即将“领证”上岗!万亿市场待起飞,基金重仓“埋伏”这些产业链公司
- 给极狐算算账:超千万冠名视频号演唱会,曝光量上亿,仅收获千条销售线索
- 以服务升级撬动外贸潜能:浙江“国贸通”线上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整合打通优质资源,发挥深度供应链优势
- 波兰又向韩国“下大单”
- 甲醇期权 看涨牛市价差或者比率价差策略
- 自然资源部:全国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40.85% 国土经济密度明显提高
- 北京朝阳:隔离管控人员可直接线上预约诊疗
- 2022年1-8月全国吸收外资8927.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4%
- “暴力抗法第一股”深大通又收问询函,跌停!
- 外交部:海洋不是日本的垃圾桶,敦促日方停止强推核污染水排海
- 蚂蚁集团韦韬:人工智能实现大规模应用,需深耕AI根技术
- “第二贵”新股来了:237.5元高价一签难求后,弃购金额超5亿元
- 苏州工业园区张峰:楼宇经济与实体产业相互赋能
- 2022中国酒业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榜发布:茅台高达5445亿,TOP30企业品牌价值总计13285亿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