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汽车、华友钴业、青山控股三巨头合谋干大事
◎记者 夏子航 原材料锂、大众镍、汽车青山钴持续紧张,华友合谋新能源汽车下游企业压力山大,钴业干连大众汽车也坐不住了。控股 3月21日,大众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三大巨头——大众汽车、汽车青山、华友合谋青山控股签署两份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钴业干以确保原材料供应,控股实现透明、大众可持续的汽车青山供应链,同时加强在包含前驱体、华友合谋正极材料等全产业链的钴业干技术创新协同。 大众汽车方面表示,控股此次合作将有助于实现大众汽车电池成本降低30%至50%的长期目标。 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三大巨头——华友钴业、大众汽车、青山控股走到了一起。 3月21日晚间,华友钴业发布公告称,华友钴业与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大众汽车(中国)”)和青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青山控股”)就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分别达成战略合作意向,拟共同布局印尼镍钴资源开发,以及镍钴硫酸盐精炼、前驱体加工和正极材料生产等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一体化业务。 华友钴业表示,此举旨在进一步强化动力电池原料供应保障,加强包含前驱体、正极材料等全产业链的技术创新协同,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锂电材料一体化制造平台。 具体来看,合作分为两大部分。 其一,华友钴业与大众汽车(中国)和青山控股组建上游合资公司。 各方一致同意,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资源,共同投资,在印度尼西亚布局镍钴资源开发业务,打造世界竞争力的新能源动力电池镍钴原料制造体系,建设世界先进的动力电池原料制造基地,实现透明、可持续的供应链。合资公司规划建设规模为年产约120000 吨镍金属量和约15000 吨钴金属量的产品,可满足约160GWh 电池所需的镍钴原料供应。 其二,华友钴业与大众汽车(中国)组建下游合资公司。 大众汽车(中国)或其指定关联公司、华友钴业或其指定子公司拟在中国广西等地依照中国法律成立一家或多家用于投资建设新能源锂电正极材料一体化项目的合资经营企业,从事镍钴硫酸盐精炼、三元前驱体以及三元正极材料生产制造等业务。双方将加强前驱体、正极材料等全产业链的技术创新协同,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锂电材料一体化制造平台。 青山控股最近正处于风口浪尖,陷入伦镍事件风波中。青山控股方面相关人士通过媒体表示,本次合作是各方此前就在商谈的项目,与伦镍事件无关。 3月15日,青山控股发布声明称,青山集团已经与由期货银行债权人组成的银团达成了一项静默协议。在静默期内,青山和银团将积极协商落实备用、有担保的流动性授信,主要用于青山的镍持仓保证金及结算需求。在静默期内,各参团期货银行同意不对青山的持仓进行平仓,或对已有持仓要求增加保证金。作为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山集团应随着异常市场条件的消除,以合理有序的方式减少其现有持仓。 伦镍事件发生后,华友钴业股价一度大跌。 就此,华友钴业此前公告回应称,近期镍期货市场出现超异常波动,截至目前公司尚未出现被强制平仓的情况,风险可控。华友钴业同时表示,公司生产经营情况正常,在印度尼西亚布局的红土镍矿湿法冶炼粗制氢氧化镍钴项目、红土镍矿火法冶炼高冰镍项目等镍钴资源开发项目均正常推进,其中子公司华越镍钴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镍金属量红土镍矿湿法冶炼项目已顺利投料试产。 此前,大众预计到2030年,全球售出的汽车中有二分之一将是纯电动汽车。按此推算,届时其全球电动汽车销量至少将达到500万辆;而在中国市场,大众计划到2025年向中国消费者交付约150万辆新能源汽车。 大众表示,此次合作将有助于实现大众汽车集团电池成本降低30%-50%的长期目标,同时通过技术协同不断提升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等关键性能。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1年的战略发布会上,大众宣布与进一步深化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已达成《关于电池战略合作关系的谅解备忘录》。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易会满提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中字头股掀涨停潮
- 中汽协:9月汽车企业出口30.1万辆 同比增长73.9%
- 押注日本央行转向!外资9月抛售日本债券规模创下历史新高
- 韩国10月前10天出口额为117.97亿美元,同比减20.2%
- 云南新增确诊病例5例,均为境外输入
- 外媒:美国三名学者因“研究银行和金融危机”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 北京助企纾困优化营商环境 “服务包”高效解决企业难题
- 黑芝麻5亿再“跨界”新能源电池,先减资再增资真不是蹭热点?
- 左手烧烤右手啤酒,世界杯球迷经济“不打烊”
- 招聘岗位或暗示游戏公司Valve在研发下一代VR头显
- 在仁智股份2017年财务报表审计过程中未勤勉尽责 亚太所及两名签字CPA合计遭罚没约210万
- 招行邮储领跌银行板块 专家称估值合理长期无忧
- 新京报评论:这个西部省份,何以一跃成为汽车大省?
- 箱包龙头股价逆势上涨,出口量大增?公司回应来了
- 借“剧本杀”变相进行学科培训?学而思培优回应
- 善用银行防挤兑,走出危机靠流动:伯南克们靠什么赢得了今年诺奖?
-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降准很可能会在未来几日落地
- 9天大涨80%!“电热毯”大牛股收关注函:要求说明相关出口及销售情况
- 本为优化自身股权,却反成被告承担连带清偿责任,这家银行提起上诉,法院改判!
- “斜杠青年”该如何防范劳动风险
- 搜索
-